古称河东盐池的运城盐湖,不仅是古代中国的重要经济命脉和税收来源石家庄股票配资平台,还对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,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,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重要宝藏。
在盐湖区博物馆,就有这样一件与盐池有关的珍贵文物——《河东盐池图碑》。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制盐工业图,为研究明代盐池生产情况提供了形象资料。
文物名片
主角:河东盐池图碑
出生时间:明万历二十五年(1597年)
尺寸:高103厘米、宽170厘米、厚31.5厘米
藏宝地:盐湖区博物馆
展开剩余75%青石质。横长方形,全图线刻河东盐池的地理形势、山光水色、祠庙建筑、盐工劳作等情景。左侧竖刻河东巡盐御史吴楷撰写的《南岸采盐说》,十一行,满行四十字,楷书。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制盐工业图,为研究明代盐池生产情况提供了形象资料。
以下视频来源于
盐湖文物 博物馆
《河东盐池图碑》为青石质,横长方形,高103厘米、宽170厘米、厚31.5厘米。全图线刻了河东盐池的地理形势、山光水色、祠庙建筑、盐工劳作等情景。左侧竖刻河东巡盐御史吴楷撰写的《南岸采盐说》,11行,满行40字,楷书。
明朝建立后,加强了对河东盐池的管理,派出专职官员管理盐池。明万历后期,由于明神宗朱翊钧倦于朝政,民不聊生,各地动乱不断。万历二十四年(1596年),吴楷出任巡盐御史,到任后亲自到盐池视察,目睹了盐丁采盐的艰难困苦。他有感于盐池采盐的壮观场面,有感于盐丁的艰辛劳动,于是以实情绘制了一幅《河东盐池之图》,并在图的左侧书写《南岸采盐图说》一文,表述了他巡视盐池的情景、盐池的壮阔景象及盐丁手足被盐水灼伤的悲惨状况等。明万历二十五年(1597年),吴楷令工匠把此图和图说镌刻于石碑上,永世铭志。
直观的图像和文字,让我们从图碑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盐池的轮廓,盐池南的中条山崇山逶迤,峰峦叠嶂,极为壮观。山下,盐池南,从东往西,依次绘蚩尤村、小李村、大李村、西姚村、盐池镇巡检司、张村、曲村、常平村、蚕坊、解州关王庙(今解州关帝庙)。盐池北,从东往西,依次绘圣惠镇巡检司、安邑县、太平兴国寺塔、运城及城中运学、察院、河东运司等衙署建筑、李店铺、长乐镇巡检司。山川、衙署、寺塔、村落,星罗棋布,错落有致。
禁墙绕盐池一周,高低随乎地势,东西南北不一。南岸的禁墙掩映在树荫从中。池神庙建筑宏伟,肃穆壮观。东中西三禁门,内外铺舍均刻绘图中。而在盐池内,忙碌的盐丁不计其数,他们手持各种工具,铲盐、装筐、戽水、搨花、捞采、扫集、担挑……采盐场面同样十分壮观。盐池岸边,盐务官员们有坐在盐畦旁观看的,有站立督促的,有骑马巡察的。在盐池南边的官道上,有一队官兵向东行进,前有举旗的前导兵,接着是手持兵器的兵丁,骑马的应当是巡逻护盐缉私的官兵。
众多人物栩栩如生、活灵活现,仿佛跃然眼前,生动再现了古代盐业生产的繁忙景象。再结合上述的盐池管理机构、周边村落建筑等内容,《河东盐池图碑》对于我们研究古代盐政制度、朝廷对盐业的重视程度及社会历史风貌等,均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。
同时,《河东盐池图碑》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其雕刻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建筑、地形的描绘,均线条流畅,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,体现了力量与美的完美融合。
《河东盐池图碑》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,为古代盐业历史的发展作了生动注解,跨越400多年至今依然熠熠生辉。现在的盐湖,依托厚重的历史底蕴,以独特景观再次发挥它新的独有价值,为运城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也让运城的文化名片愈发闪亮。
长按保存上方二维码
随时随地获取盐湖文物信息
来源丨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
编辑丨郭晓晶 郭东旭 责编丨李鑫
审核丨范亚宁 监制丨卫江鹏 张文芳石家庄股票配资平台
发布于:山西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行业排名_期货配资配资_配资门户平台观点